白板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白板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中国制瓷技术的发展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5-28 17:01:43 阅读: 来源:白板厂家

中国制瓷技术的发展

制瓷技术是中国祖先在制陶技术基础上逐渐发展而形成的,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。从制陶到制瓷,主要是在以下三方面技术上取得了进展:

1、精选原材料。瓷器是以含铝成分较多的高岭土为原料烧制而成的。

2、改进窑炉,提高烧成温度。

3、发明和利用釉。釉是以石英、长石、粘土等为原料,烧结在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。

中国白釉瓷器萌芽于南北朝,发展于隋朝。到了唐代,河北内丘县刑窑的白瓷,已经发展为青、白两大瓷系的主流。当时著名的瓷窑除刑窑之外,还有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窑。1958年在江西景德镇梅亭出土的唐代白碗,据研究,白瓷胎含氧化钙较多,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200℃,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%以上,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。这一成就的深远意义,在于为釉下彩(包括青花瓷器)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了基础。

宋代瓷器,在胎质、釉彩和制作技术等方面,又有了新的提高,是我国瓷业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阶段,是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时期。在工艺技术上,对于选土、粉碎、淘洗、炼泥、配料、制胎、施釉、管火等都有明确的分工。这种生产的分工,既标志着瓷业的新发展,也促进了专门技术水平的提高。在宋代制瓷技术中,在河南禹县钧窑发现了窑变现象。釉中所含各种呈色元素铁、铜等,在窑中烧制时,由于火焰的性质和温度的高低的不同,所成的釉就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,五光十色,光彩夺目,突破了以往青、白瓷的单纯色调。

如果说瓷胎原料和釉药配制是影响瓷器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,那么古代瓷窑结构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。据考古资料,中国战国初期的窑型结构,已比商、周时期更为进步。

宋窑结构的革新,也很难得重视,就北宋龙泉窑而论,它是龙式窑,依山而建,窑腔庞大,一窑可置墩一百七十多排,每排可容一千三百多件,估计一次可烧成瓷器二万到二万五千件。窑中部作弧形,可降低火焰流速,窑温可充分利用,窑温均匀稳定,使成品釉色一致,老嫩差异很小。当时由于北方烧瓷也由烧柴的直火窑,改进为烧炭的倒火焰式窑,因此也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。宋代龙窑结构的废热利用,比欧洲霍甫曼式窑的废热调节火候法还要早一千多年。

元代时北方有以铜呈色,彩泽别致的釉里红瓷器。对此,景德镇工人又加以提高,制造成功了一种以钴土矿作颜料的釉下彩青花瓷器。这一烧瓷技术成就,既继承了宋瓷的优良传统。又为明代烧瓷技术的高水平发展,打下了基础。

明代的烧瓷技术,较之前代又有较大的进步。其突出表现是精制白釉的烧制成功。这种细腻莹澈白釉由于所含氧化铅和二氧化硅的成分特别高,并适量增加了氧化钾的含量,所以瓷釉透亮明快,纯白如奶。白釉质量的提高,为单色釉和彩釉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。

烧瓷条件的另一个成就是彩瓷的出现。“彩瓷”一般分为“釉上彩”与“釉下彩”两大类。在胎坯上先画好花鸟图案,再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,叫做“釉下彩”;在上釉后入窑烧成好了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,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,叫做“釉上彩”。

« 1 2 »

枣庄定做西服

青海工作服订制

台州职业装订做